close


曾經我是極度排斥人工生殖的。
早在35歲時看的第一位中醫師,就建議過我可以考慮作試管嬰兒,
但因為印象中作試管嬰兒很辛苦,要扎很多針,
當時我還不大高興的回家跟先生抱怨,
我認為自己不至於這麼渴望小孩到需要花費這麼大氣力。
(其實心中更深層的想法是:不相信靠自己的肚皮生不出孩子來)

但2年中一次一次流產的失望,甚至後來看到驗孕棒上的2條線,
我跟先生都會跟對方說我們先不要高興得太早。
原本備孕的信心與期待,在這過程中已經幾乎消磨殆盡了。
那個要價49,000元的膏方,算是最後一根稻草,
讓我開始思考求子之路應該要往不同方向進行。

前同事很熱心跟我大略說明了人工受孕跟試管嬰兒的差別,
但她也跟我強調,也有可能失敗、或要好幾次才會成功。
像她自己也是作第三次才終於成功,前後總共花了5、60萬元。
甚至她有朋友作了好幾次都失敗而放棄,最後卻是自然懷孕的。

聽到人工生殖的費用不免讓我有些咋舌,實在不是一筆小數目。
想了想,最後我跟先生說,不然我們就再努力幾個月吧,
如果38歲生日時還沒成功,就去看不孕科吧。

然後到了我38歲生日當月果然還是沒有成功自然懷孕,
先生原本還想勸我再試幾個月,但我很堅定,不想再拖了,
立刻自己去預約掛好了不孕症的門診。

同事介紹給我的是不孕症的Top權威醫師,也是當時那間醫院生殖中心的主任。
踏進不孕症的門診區,才第一次知道原來有這麼多人為不孕所苦,候診時間蠻久的。

主任問了我過往的病史、懷孕次數,
當他聽到我懷孕過3、4次時,似乎還想退我掛號,
說:妳可以自然懷孕那不應該來看不孕科啊⋯⋯
我趕緊拿出之前作的習慣性流產基因檢驗報告解釋,
是因為一直流產又檢查不出來原因。

於是主任先幫我初步作了內診的披衣菌感染檢驗,
另外也安排了抽血要看免疫指數。
他還提出一個可能性,
如果子宮沾黏、或內膜太薄也有可能造成容易流產,
所以另外也排了子宮鏡檢查。

後來披衣菌報告結果沒有感染的問題、
卵巢功能AMH有到2.8也還行,
免疫指數如同前位作基因檢查的醫生所言,
雖然略高但應該還不至於會到攻擊胚胎的程度,
若還是有點疑慮擔心的話可以每天吃一片阿斯匹靈抗凝血。

到了子宮鏡檢查那天,進到手術室上檢查台,子宮鏡檢查不需要任何麻醉,
助理的醫師只先對陰道作了消毒。
但OMG 當陰道黏膜接觸到消毒液時,真的是痛到要見祖先的程度,
幸好應該只有1、2秒就過去了。

主任邊檢查邊跟我說明,子宮沒有畸形也沒有沾黏的問題,內膜厚度也OK。
我問:所以要繼續試著自然懷孕嗎?
主任用著一個妳在犯什麼傻的語氣說:
「都流產這麼多次妳還要試啊? 直接作一作了吧!」


於是我們決定直上成功率較高的試管療程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PP 的頭像
    JPP

    Lucky Twin Stars

    J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